~有關機車傷亡問題,陳站長提供一些想法與見解~ 1.統計方法不完善,不一定有參考價值 以機車直行或轉彎造成的傷亡統計,並未明確提到,直行與轉彎是否為路口有遮蔽物(如植栽)、號誌設定問題(如號誌桿設置於安全島,卻移除兩旁號誌燈桿,讓機慢車的號誌辨識率降低)、或路口設計標示過於複雜等因素 2.駕駛人欠缺完善教育與經驗: 駕駛人的經驗值與交通資訊不足或誤解 大部分駕駛人基礎常識與資訊錯誤,是交通問題最大關鍵,但卻未曾受過重視,大家似乎只把"交通安全"當作小學生的課程一樣看待~ 基礎常識差,加上交通單位規劃與管理能量不足,導致管不動、勸不聽,最後變成束手無策,另外過多人情與民代等不當權力介入,挫敗交通管理與執法不能落實。 行車紀錄器 , 行車記錄器 3.執法加嚴或改善設施的成效有限 若駕駛人不懂法,又如何期待他們會守法 若執法不公或不嚴,又如何期待沒警察沒人舉發,誰願意守法 當遵守交通安全規則的機制蕩然無存,就難以期待交通秩序 4.交通無法長遠與整體規劃 以新加坡新市政,有遠見與尊重實務專業(不是理論專業) 台灣過度政治導向,加上建國之初,相關建設與道路欠缺長遠性,使得缺乏生活圈與整體交通考量,讓交通再怎麼改善,其成效只能用個位數來論,因此除非"重建",否則就應考量現況,並不能適用理想國家的交通經驗,但可取其適合的部分來參考。 陳站長的實際觀察提供參考: 1.高雄交通標線重複塗改頻繁 路才重鋪、線也才剛畫好,結果又要重新刨除~標線顯見規劃不夠周全與長遠,而重畫不但浪費公帑,更損害道路、增加車輛輪胎磨損與機慢車行車危險。 2.交通標示與規劃等,過於複雜,難以依循 以新增右轉專用道為例,新規劃與新的設施,為考量舊的駕駛經驗,加上沒有足夠宣導與強化標示,致使大眾難以遵守依循 3.交通規劃過於"紙上談兵" ,幾個明顯的現場狀況為例: 3-1.以明誠路近民族路口(現場街景圖http://goo.gl/m...